民族资产阶级的改良活动
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寻找国家出路的一次探索和奋斗
经济背景
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公车上书(1895) → 百日维新(思想启蒙)
代表人物
(思想启蒙)康有为,梁启超
- 著书立说
- 对西方学说的积极引进
- 开办学堂
- 创办报刊
- 上书
- 参与新政
变法内容
- 政治上:改革各级行政机构,提倡向皇帝上书;取消旗人特权
- 其实对旗人(当时已经中下层穷思变的人)非常有利
- 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农工商矿业
- 军事上:改革旧军队,改练新军
- 军队腐败,是朝野上下公式,急需改变
- 文化教育:创设京师大学堂,改书院为学堂
- 提倡西学,废八股,改策论,设经济特科
人心所向的变法,愿变法者十有六七
康有为创办组织“强学会”
新军领袖:袁世凯,聂士成 高层官僚:翁同酥,李鸿藻,孙家鼐
慈禧是一个厉害的政治家,一个专制统治者
在变法初期,慈禧对变法态度比较积极。“吾不内制也”但是“但不违背祖宗大法”。
- 强力政治集团推行
- 改革是利益的重新分配,必须对既得利益集团有安排,并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期望
- 改革要渐进式的积累,不能急于求成
戊戌变法为什么失败?
- 新旧力量对比悬殊
- 维新派的软弱性,妥协性
- 维新变法急于求成,缺乏政治智慧
康有为改革纲领“骤变”,改革内容不成熟
通过“比较”,把朋友变多。康有为
戊戌变法的意义
指向原始笔记的链接
- 是一次爱国运动
- 是资产阶级的政治改革
- 是一个思想启蒙运动
戊戌变法的历史启示
指向原始笔记的链接
- 戊戌维新作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失败如此之快,暴露了这个阶级的软弱性
- 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自上而下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
- 必须要通过革命,自下而上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