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与原则
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
道德定义
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以善恶为评价方式,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发挥作用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 劳动是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
- 社会关系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 人的自我意识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 道德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特殊意识形态
- 道德是社会利益关系的特殊调节方式
- 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道德的认识功能
- 道德反映社会关系,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
道德的规范功能
- 在正确善恶观的指引下,规范社会成员在社会公共领域、职业领域、家庭领域的行为,并规范个人品德的养成
道德的调节功能
- 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道德的作用
- 认识
- 规范
- 调节
- 激励
- 导向
- 教育
社会主义道德是崭新类型的道德
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为人民服务,不仅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践行的根本宗旨,也是社会主义道德观的集中体现,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遵守的道德要求。
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
-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先进性与广泛性的统一
- 为人民服务是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 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
坚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调节社会利益关系的基本原则
- 集体主义已经成为调节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关系的基本原则
- 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 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 集体主义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集体主义的层次性
- 无私奉献、一心为公(最高)
- 先公后私、先人后己
- 顾全大局、遵纪守法、热爱祖国、诚实劳动(最低)
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
- 重视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
- 推崇仁爱原则,注重以和为贵
- 注重人伦关系,重视道德义务
- 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
- 强调道德修养,注重道德践履
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发扬中国革命道德
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
- 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而奋斗
-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
- 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
- 修身自律,保持节操
中国革命道德的当代价值
- 有利于加强和巩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 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 有利于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借鉴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
投身于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
遵守社会公德
- 社会公德与公共生活密切相关,公共生活需要道德规范来约束和协调
公共生活
- 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遵守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
职业生活
-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热情服务和奉献社会是职业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规范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
家庭生活
- 家庭美德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互助为主要内容
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与婚姻观
- 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大学生应把爱情作为奋发学习的动力,同时还应把是否有利于促进学习作为衡量爱情价值的一个重要而特殊的标准
积极引领社会风尚
- 知荣辱
- 讲正气
- 作奉献
- 促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