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提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路线,在统一战线下领导下,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结合。

论持久战》,总结了全民族抗战十个月来的经验,批驳了“亡国论”和“速胜论”等错误观点。

敌后战场的开辟和游击战争的发展,迫使日军逐步将侵略所用兵力放在占领区域。人民军队在此阶段削弱敌人,壮大自己,逐步变成敌强我弱的态势,为了实行战略反攻发动准备,这个任务主要是由人民军队进行游击战来完成的。

在 1945 年 8 月反攻阶段到来前夕,人民军队发展到 120 万人、民兵 220 万,根据地达 19 块。中共也逐步壮大到可以和国民党军事水平相当。

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指挥八路军、新四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由于两党代表不同利益,实行抗战路线不同,不可避免在战线内部出现矛盾。中共中央提出必须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力争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权,使自己成为团结全民族抗战的中坚力量。

  • 坚决坚持对军队的绝对独立领导权

在抗日相持阶段到来之后,由于蒋介石为代表的亲美派开始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团结抗战的局面逐步发生严重危机。1939 年到 1940 年春,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人民军队坚决反击。1941 年 1 月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皖南包围袭击新四军。苏联的压力让毛泽东没有先将军,导致了 皖南事变。之后共产党对此进行了舆论反击。

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持、扩大和巩固,中国共产党总结了反“摩擦”的斗争的经验,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反对顽固势力”的策略方针。

  • 进步势力指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 中间势力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土和地方实力派
  • 顽固势力指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即以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国民党

根据地建设

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

土地改革:减租减息,发展生产。在不实行没收土地的政策,普遍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减轻农民所受的封建剥削,提高他们的抗日积极性。

为了克服根据地经济困难问题,提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总方针,

效率和公平是人类经济发展的矛盾

文化建设:一大批教育工作者相信在建立新生政府之后的发展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